爸媽快瘋了!小朋友一頓飯都要吃好久怎麼辦?
小朋友食慾不振的八種類型及中醫治法
■中醫師 李佩穎 王健宇
楊媽媽有二個小孩;一個小二男生,一個幼稚園大班女生。
二個小朋友有一個共通點:就是一餐飯都要吃很久。
楊媽媽說:哥哥會把飯含在口中,就是不吞下去。
妹妹則是吃了幾口,就說「吃飽了」,如果再要她多吃,妹妹就會一直乾嘔。
楊媽媽常常為了他們吃飯的問題生氣,但是也束手無策,最後只好帶來看中醫。
【中醫觀點】
食欲不振在中醫又稱為「納呆」,納呆與人體五臟六腑中的「脾」、「胃」最有關。
中醫認為:
脾胃之氣若運行順暢,則脾胃氣的升降自如,自然能納能化;
脾胃之氣若虛或腸胃氣滯,則會出現食少納呆的情形。
食欲不振還有「虛」「實」之分。
實者,包括「脾胃氣滯」、「肝鬱乘脾」、「痰濕困阻」、「食積胃腸」,都會導致脾胃氣機不暢而引起食少納呆的症狀。
虛者,就是脾胃虛弱,又可分兩種情況,「脾胃陽氣虛弱」與「陰血虧少」,都會引起食欲不振。
【中醫的治療原則】
實證:以「祛邪」為主,邪氣去則脾胃之氣復,自然就能飲食。
虛證:以「補益」為主,當分陰陽氣血。
造成小朋友食欲不振的原因很多,病機也不同,針對不同證型施治,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。
【小朋友為什麼會食欲不振】
一、「壓力」型:
這就是中醫說的「肝鬱氣滯」。
這一型會出現的症狀有:胃部脹滿、不思飲食,甚則胸脅脹滿,或胸悶胸痛,噯氣後會比較舒服。
曾經有一位唸小學數理資優班的女生,因為課業壓力,常常會胸悶,甚至會習慣用手搥打胸口,胃口變很差,就是這一型。
這一型怎麼治?
既然是「肝鬱氣滯」,就用「疏肝理氣」法就好了。
特別叮嚀:『放寬心』。
沒有健康的身體,什麼都是空的。
二、「脾濕」型:
就是中醫說的「濕困脾胃」,簡單講就是冰的吃太多造成的。
有一個媽媽帶孩子來看食欲不振,媽媽自己很養生,但是爸爸整天都喝冰汽水,小朋友也跟著喝。長期下來胃口變不好,而且大便都濕濕糊糊的,什胎都白白厚厚的。
這一型怎麼治?
既然是脾有「濕」氣太多,「化濕健脾」就可以了。
特別叮嚀:『冰的不要再吃了。』
三、「宿食」型:
就是中醫說的「食積胃腸」。
為什麼會有「宿食」?不外就是常常暴飲暴食,造成飲食積滯
在中焦,這一類型的小朋友除了納呆厭食,甚至還會嘔吐,他們的呼吸氣味會有食物沒消化完的臭味,常會肚子脹痛。
這一型的治則是「消食和胃、導滯通腑」。
特別叮嚀:還有『續集』。
如果已經「食傷脾胃」,或吐瀉太甚,或攻伐太過,或遷延日久,因而脾胃受傷者,還需兼補脾胃之氣,以防復發。
四、「腸胃弱」型
就是中醫說的「脾胃氣虛」。
這一類型的小朋友除了納呆之外,還會大便稀溏,運動時會氣短乏力,摸他的小腿肌肉會鬆鬆的較不結實。
「脾胃氣虛」大多是先天體質,或者是後天曾生過大病,或動過手術,或服用過一段時間的消炎藥而致。
這一型的治則是「益氣健脾,升清降濁」。
特別叮嚀:『胃病三分治,七分養』。
這一類型的小朋友就算治療後胃口好了、「能吃了」,也必須調理他的「吸收」功能,才會「長肉」。
五、「體質寒」型
就是中醫說的「脾腎陽虛」。
這一類型的小朋友很好辨認:除了納呆之外,常常會畏寒怕冷,就算天氣沒那麼凉或是待在冷氣房沒多久,他就手腳冰冷。另外大便永遠都是散散的不成型,甚則「完鼓不化」(大便中還隱約可以看到未完全消化的食物),而且常常會喊腰酸,臨床上這一類型的小朋友父母親身體都不是很好。
這一型的治則是:「溫補腎陽、益氣健脾」。
特別叮嚀:『先天已經弱了,後天要趕快補強』。
六、「腸火大」型
就是中醫說的「胃陰不足」。
症狀是:除了納呆之外,就是會口乾、便秘,大便要蹲很久,而且大便不多,都是一顆一顆的。
「腸火大」型的原因除了先天體質不良外,飲食過於辛熱,或容易多汗導致陰液不足,都是主因。
這一型的治則是:「養陰益胃,健脾助運。」
特別叮嚀:『多喝水沒事』。
七、「三餐不定時、不定量」型
就是中醫說的「飲食不節」。
症狀是:無時無刻都喊餓,但是吃一點就飽,所以整天吃下來的量還比不上三餐正常的量。
至於原因呢?我先說一個案例:
有一個媽媽帶小孩來看食慾不振,小孩三歲,白天都是阿公阿嬤帶,晚上才接回家由爸媽帶。
媽媽說小孩自從給阿公阿嬤帶後,食慾就變的很奇怪。三餐時間到不吃飯,三餐時間一過就喊「肚子餓,要吃飯」。結果一天到晚都在吃,但是其實吃的並不多。
原來是阿公阿嬤怕孫子餓著了,午餐時間未到,上午十一點多就給孫子吃點心,結果十二點的正餐就吃不下,等一下下午三點又餓,就給他吃水餃,結果晚餐又吃不下,如此惡性循環,當然會食慾不振。
明代醫師萬全說:「要想小兒安,三分饑與寒。」除了因為小朋友過飽容易傷脾胃外,「定食定量」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。
已經快到吃飯時間了,雖然小朋友喊肚子餓,但是讓小孩小餓一下,等正餐時間到再吃,這樣就不會排斥到下一餐。
特別叮嚀:『要想小兒安,三分饑與寒』。
八、「體內有寄生蟲」型
如果小朋友長喊說屁股癢,並常用手去摳肛門,加上有腹痛、消瘦、貧血、異食癬、納呆、晚上磨牙、皮膚蕁疹等症狀,建議先帶到醫院去檢查。
一般常見的腸寄生蟲有蟯蟲、蛔蟲、鉤蟲、鞭蟲、姜片蟲、絛蟲、類圓線蟲等。
特別叮嚀:『小朋友沒事一直抓屁屁就不對了』。
(本文作者為新北市板橋區華康中醫診所中醫師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